朱程,溫州蒼南縣礬山人,1928年投筆從戎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學員,1934年,他東渡日本,進入東京鐵道學院學習。期間,他積極參加了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回國后,由朱德同志介紹入黨,曾任冀魯豫軍區第五分區司令員、華北民軍第一旅旅長等要職,一生身經百戰,1943年9月28日在山東曹縣東南地區反“掃蕩”中英勇犧牲,年僅33歲。楊得志將軍親筆題詞稱其為“鐵軍將才”。 影片紀錄了朱程從日本回國到為國捐軀這一期間在華北領導抗日民軍,在嚴酷的斗爭環境中,斗智斗勇、出奇制勝,率領民軍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
1938年2月侵華日軍香月師團占領山西臨汾后,揮師西進,企圖占領黃河渡口,進犯我陜甘寧抗日根據地。為了粉碎日寇圖謀,我八路軍總部命令115師集結于隰縣、蒲縣、大寧一帶狙擊日軍。午城位于隰縣、蒲縣、大寧三縣交界之地,四面環山,地勢險要。敵我雙方直撲午城,午城大戰隨之展開......
1942年5月,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支援太平洋戰爭,把華北變為其后方基地、兵站,侵華日軍匯集、出動日偽軍十萬余人,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開始了瘋狂圍剿。為了消滅抗日力量,摧毀冀中抗日根據地,開始了著名的“五一大掃蕩”。 馬本齋和回民支隊官兵為了掩護冀中軍區機關轉移,當即發動攻打泊頭和交河的軍事行動,成功地轉移了敵掃蕩主力部隊的實現,保證了冀中軍區順利突圍,進入太行山根據地。但他和回民支隊全體官兵們,卻陷入了敵人“鐵壁合圍”的包圍圈中。 面對著近十萬炮兵、步兵、騎兵及裝甲兵部隊的敵軍,只有三千人的回民支隊想從容跳出包圍圈已無可能,而正面開戰分最終結局,將會導致全軍覆沒。馬本齋和各大隊長、指戰員決定在敵人合圍前,盡可能延長隱蔽的時間,避免與敵前鋒部隊遭遇,以期尋找敵人薄弱環節,待機突圍。兵貴神速,回民支隊不退反進,當夜急行軍趕赴軍事地圖上所標示的森林地帶——阜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