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Juan(Brandon López 飾)、Sara(Karen Martínez 飾)和 Samuel(Carlos Chajon 飾)逃離危地馬拉,試圖前往美國。當他們穿越墨西哥時,他們遇到了不會說一句西班牙語的印第安偷渡土著Chauk(Rodolfo Dominguez 飾)這幾位少年憧憬在墨西哥邊境的那一頭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Due to a weather problem a plane from Denmark is forced to land at the Slovene airport. Amongst the passengers, being taken to a hotel in Ljubljana, is a quiet, beautiful young Danish girl Iben (25). This is how she meets Tina (25) who drives a shuttle as a summer job. They both need each other, but are very careful because one of them is hiding a secret. They speak to each other in English and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s. Only one of the two languages has the so-called dual, a special grammatical form used in expressions that involve just two subjects. The other language does not. Dual is an honest story about two people who meet precisely at the moment when they absolutely should not have - but they are nevertheless a bit happier because they did.
1989年的特拉維夫,年輕大學生博阿茲(約夫·盧溫 Yoav Reuveni 飾)剛退伍,在大學修讀語言專業,有個漂亮的女友諾亞(Yehuda Nahari 飾)。他每天會打開信箱查看獎學金的消息,某天卻在信箱里發現了一封匿名信:“親愛的博阿茲,請不要問我是誰或怎么認識你的,我無時無刻不想著你,盡管我們都是男人。坐在桌前偷偷給你寫這封信讓我覺得羞愧,但我實在缺乏更多的勇氣...”博阿茲認定這是惡作劇將信揉成了一團,然而讀信的那刻他卻難以解釋的臉紅心跳。更多的匿名情書攪亂了他的內心平靜。他恚怒的想找出那個愛慕者來,為此他開始回顧自己的過去、在軍隊服役時的情景。隨著越來越多的探訪和求證,他驚訝發現原來自己的內心竟然潛伏著同樣的欲望...... 《雨中的蝸牛》是以色列導演亞里夫·莫澤(Yariv Mozer)第一部劇情長片,電影根據1995年希伯來語小說《死木的花園》改編,作者是以色列駐前南斯拉夫大使約西·阿弗尼-列維(Yossi Avni-Levy)先生。
從小在訓練池畔長大、以成為游泳冠軍為目標的庫巴(Mateusz Banasiuk 飾),一直與母親及女友同住狹小的公寓中。夾在母親亦步亦趨的“貼身”照顧與女友黏膩交纏的規律生活之間,愛似乎只是義務,欲望則是身外之物。更衣室里隨處可見精壯男體,但面對體內升起的另類沖動,庫 巴總選擇在野外公廁的狹小廁間里解決欲望。直到一場派對上邂逅有著截然不同生活的英俊大學生米哈爾(Bartosz Gelner 飾),庫巴潛于水面下的愛欲情潮頃刻失控,規律的生活被打破殆盡,身邊的人們也被卷入情感的暗流...... 這是一部關于愛、缺少愛、以及誠實面對愛的電影。波蘭新銳導演湯姆斯·瓦西萊斯基以時而冷冽、時而狂亂的攝影,奠定了都市高樓林立、人群擁擠卻疏離的故事基調。電影成功捕捉在充滿教條的社會框架中、人與人之間看似穩固實則扭曲的生存狀態。多層次的聲音設計更將壓抑的欲望層層堆砌直至爆發。
29歲的岡扎羅(阿爾貝托·阿曼 Alberto Ammann 飾)剛剛結束了在國外的留學生涯,之后進入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繼續深造,由于父親的緣故,他與其導師貝穆德(里卡杜·達林 Ricardo Darín 飾)之間的關系十分親近。盡管貝穆德對于岡扎羅的某些激進思想不敢茍同,但他不得不承認,岡扎羅的才華和聰敏在他漫長的執教生涯中所見不多。 一宗殘酷而又惡劣的奸殺案的發生吸引了岡扎羅和貝穆德的注意,岡扎羅決定將調查此案的過程作為撰寫論文的材料。貝穆德也在調查此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開始產生了懷疑,懷疑犯下這宗案件的罪魁禍首正是岡扎羅本人,而他的動機,不過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
一個中產家庭大半天的家居情節,小女兒一聽到廚具電器發動就會尖聲大叫,母親全程出奇安寧,她邀鄰居過來修理洗衣機,小兒全程觀察,她的逆光背影和冷傲骨架你總會留意到。卓加是絕對要留意的新名字,自言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恐怖的恐怖片;他以平靜而不平實,平凡但不平坦的冷暖并存眼界展現這一天。或許狀況明天才出現,今天貓和狗和小孩都安好;或許從定鏡中你相認出高達布烈遜漢尼卡,然而堅持不批判就是批判,要觀眾保持尋常眼光凝望生活細節流動,推敲底下的女性心思,則是法斯賓達遇見桑黛兒艾格曼。
列娜(尤拉西納·拉爾迪 Ursina Lardi 飾)一直非常信任自己的丈夫,然而在一次偶然之中,她震驚的發現原來丈夫經常瞞著她和妓女鬼混。尤迪特(Bettina Stucky 飾)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專門負責照顧在他的管轄區內生活的性工作者們,與此同時,他和一名警察有著一段不倫的關系。 羅爾夫(安德魯·云格 André Jung 飾)是一個酒鬼,酗酒讓他失去了太多,包括子女們對于他的尊重和信任。步入老年之后,幡然醒悟的羅爾夫決定要開始修復親情。瑪利亞(瑪麗莎·佩雷德斯 Marisa Paredes 飾)愛上了一個名叫胡安(何塞·安赫爾·艾力格 José ángel Egido 飾)男人,然而胡安卻忘不了他已故的妻子。圣誕夜即將來臨,這些各自延伸的故事線將在這個特殊的夜晚匯合。
影片《13 個雪莉:現實的幻象》用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的 13 幅絕世名畫構成了美國社會歷史的現實風景,而歷史正是由無數的個人故事所書寫的——雪莉,一個美國女性的縮影,她走進霍普的畫作,走過美國 20 世紀的重大歷史時刻,見證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劇變:從珍珠港事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麥卡錫時代和冷戰到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和越戰爆發、從股市崩盤到經濟蕭條、從貓王埃爾維斯?普利斯萊和搖滾樂到馬龍?白蘭度和瑪麗蓮?夢露…… 愛德華?霍普的繪畫作品受“黑色電影”流派影響,相應的也影響了希區柯克、賈木許、文德斯等電影導演的創作。本片導演古斯塔夫?德池敏銳地捕捉到霍普的繪畫與電影藝術之間的關聯,精選霍普的 13 幅生活風景畫作,以繪畫與電影的對話為主軸,加以現實的敘述,用繪畫、現實和影像組合出新的電影語言,利用燈光、顏色和音樂建構出劇場化的體驗。宏大的議題倚托幾近靜止的精美畫面,借用雪莉段落式的內心獨白,以女性視角解讀美國歷史,書寫出一篇新世紀美國女性的獨立宣言,是美國文化前進的齒輪印記。
《解放者》將焦點放在了玻利瓦爾的身上——作為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最杰出的領袖,他領導了1810—1830年期間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等地的獨立戰爭,建立了聯合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及秘魯、玻利維亞等國家,是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玻利瓦爾曾去西班牙學習哲學、歷史和文學,游歷了法國、意大利的許多地方,親眼看到法國大革命后歐洲社會的改革和變化,深受鼓舞。在歐洲,玻利瓦爾遇到了他的老師羅德里格斯。老師鼓勵他積極投身到爭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并對他說:已經到了把西班牙人趕出美洲的時候了,你應該去完成這件事。玻利瓦爾當即向老師表示:“我準備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這個事業。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我沒有打碎西班牙束縛著我的祖國的枷鎖以前,我的手將要不停地打擊敵人,我的心也不會安靜。”這些誓言成玻利瓦爾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從此以后,他返回祖國,投身于為獨立和自由而斗爭的洪流。 《解放者》將在南美地區和歐洲地區拍攝,制作規模相當龐大,將輾轉13個外景地,完成100多個不同場景的拍攝,調集的群眾演員就多達10000人,是南美影史上規模最大的獨立電影,有可能成為一部南美版的《勇敢的心》。
《蘇加諾》是一部關于印度尼西亞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的傳記片。 本片劇情從蘇加諾的出生一直講到帶領印度尼西亞脫離殖民統治走向獨立。
睽違影壇23年之后,尤杜洛斯基將壓箱底的奇詭珍寶一次放大絕,以自己的人生作為藍本,讓親兒子成為生命的化身,從童年陰影到成長追尋,所有情慾歌舞信仰儀式,全都化為華麗繁複的視覺元素,展演出一場又一場荒誕幽默、詭魅不安的心靈探索,宛如Cult版《八又二分之一》,比《圣山》更光怪陸離、比《鼴鼠》更直探靈魂。這是一部實驗傳記電影,絕非虛構,因為所有的角色、場景、事件都是真實的,但卻也在尤杜洛斯基的生活導引敘事中,逼迫我們拓展想像力、逼近極限,攫取掌握所有轉型衍化的可能性。
故事發生在北印度腹地的中心,拉杰(瑪德胡瑞·迪克西特 Madhuri Dixit 飾)從小到達就看著身邊的女性深受家庭暴力之苦,于是,長大之后,她組建了名為“粉紅幫”的幫會,致力于保護那些遭受暴力和人身傷害的無辜女性們。拉杰鼓勵女性們在面對暴力的時候不要怯懦,而是要拿起武器,勇敢的和施暴者抗爭。 在對抗暴力的同時,拉杰還必須教會她的朋友們如何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隨著幫派的壯大,拉杰開始想要開辦女子學校,只有掌握了知識的武器,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被壓迫的命運,而拉杰要面對的最大阻力,來自于名叫蘇米德拉(玖熹·查瓦拉 Juhi Chawla 飾)的女官員。
亞當(Andrzej Chyra 飾)直到21歲才發現人生的使命就是成為主的仆人。如今他已是波蘭鄉村的一位牧師,因幫助和挽救問題青少年而深受鄉民愛戴。他拒絕了金發女郎伊娃(Maja Ostaszewska 飾)的求歡,表示已將此身獻給上帝——然而這并不是全部原因。當他知道自己喜歡男性后,他就把從事牧師職業當成了對抗這種欲望的手段。直到遇見當地農戶之子、沉默寡言的盧卡斯(Mateusz Kosciukiewicz 飾)后,亞當的禁欲心防終于決堤,迎接他的將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為波蘭著名女性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一直將鏡頭對準波蘭的社會現實。《之名》聚焦“基督教內同性戀”這一禁忌話題,以宗教信仰對決欲望,反思神性與人性的對抗,是一部擁有情感厚度的佳作。電影入圍第6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獲得了同志電影最高榮譽泰迪熊獎。
2013柏林影展金熊獎“透視德國電影”單元展映佳作,影片講述一對同性戀女性想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得到孩子,但社會法律的不認可以及昂貴的費用導致兩人的感情也開始出現危機…
由希爾頓·拉塞爾達編劇和導演的同志電影《紋身》,被第41屆格拉瑪多電影節評選為2013年巴西國內最佳電影。影片講述在1978年軍事獨裁的社會背景下,主人公中士克萊西奧和伶人菲尼諾情定劇院,發展出一段隱秘的同性戀情。 ◎QAF
丈夫因中風而性情大變,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陷入混亂。一位美國神經生理學家獲準進入了這個家庭,用攝像機記錄和研究患者的康復情況,同時也卷入了一家人的情感糾葛……獲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提名的導演史蒂芬·格林的長片處女作,以女性獨特的細膩視角來表現家庭關系。影片精心打造了兩男一女之間那種既親密又疏離的關系,趣味而富有張力。隨著三人之間關系的不斷調整,形同陌路的夫婦最終獲得了面對未來的勇氣。
雷奈爾(賴尼爾·迪亞茲 Reinier Díaz 飾)有一大家子人需要靠他養活,然而,想要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并非容易之事,無奈之下,雷奈爾只得成為了一名站街男妓,依靠出賣自己的肉體和青春獲得短暫的溫飽。 約斯瓦尼(米爾頓·加西亞 Milton García 飾)和妻子之間的感情并不融洽,與此同時,他亦是以放高利貸為生的岳父手下的一名打手,每天喊打喊殺的生活讓約斯瓦尼疲憊不堪。一次偶然中,這兩個性格地位截然不同的男人相遇了,命運讓他們相遇,令他們相愛,在古巴熱烈的陽光之下,兩個男人陷入欲望的漩渦無法自拔。然而,屬于他們的道路注定布滿了荊棘,兩人為了忠于內心的情感,皆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講述漁村少女李玲(黃璐)離鄉背井在都市追尋愛情與夢想,某夜的電話鈴聲告知了母親(陸弈靜)全盲的消息。回到故鄉的她接連面對與兄長間的不解和母親對病情超現實的理解。逐漸感到心靈困惑的她將精神寄託給一位平日樂團表演酒吧的老闆陳桑(吳朋奉),兩人間似有若無的曖昧情愫牽引著彼此對自我意識的渴求與心靈的平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