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講述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指揮官魯道夫·霍斯和他的妻子海德薇格在集中營旁的一所房子里和花園中為他們的家庭打造夢想生活的故事。
越戰期間,美國克萊頓鎮5個經常一起打獵野鹿的好朋友中的三人尼克(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飾)、史蒂芬(約翰?薩維奇 John Savage 飾)和邁克爾(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飾)即將奔赴前線。離開前夕,史蒂芬和另一個好友兼女友安吉拉結了婚,婚禮就是他們的告別會。三個年輕人在戰場上被越軍俘虜了,殘忍的越軍逼他們玩“俄羅斯輪盤”游戲,邁克爾乘機奪了越軍士兵的槍。雖然順利三個好友逃了出來,但在逃亡過程中他們失散了。邁克爾和史蒂芬最終順利回到了美國,但史蒂芬終身殘廢了,住在療養院不愿回家拖累家人。越戰結束前夕,邁克爾從史蒂芬處得知他經常受到從西貢寄來的匿名的匯款,邁克爾斷定一定是尼克。為了找回好兄弟,邁克爾決定再次冒險闖蕩越南。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1957年平安夜一名德哈維蘭吸血鬼的飛行員回家的故事,他的飛機在從德國北部的皇家空軍賽勒到薩福克郡的拉肯海斯的途中遭遇了完全的電氣故障。由于迷路于霧中,燃料不足,他被一架二戰時期的德哈維蘭蚊子戰斗轟炸機的飛行員接見并帶(或護送)到英國皇家空軍的一個廢棄的分散場,飛行員顯然是被派來引導他的。他試圖為最終獲救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和他的經歷一樣麻煩。然而,在他降落在機場后不久,虛構的英國皇家空軍明頓,他得知他的救星是約翰尼·卡瓦納,一個戰時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他曾駐扎在明頓,并曾引導殘廢的轟炸機回家。吸血鬼飛行員還了解到,卡瓦納在最后一次任務中,即1943年圣誕夜,也就是整整14年前,在北海上空失蹤。
網上關于這座橋的歷史資料不甚詳盡,關于影片的介紹更是簡單的可憐,在看過的一些歷史記錄片中對這座橋大多也是寥寥幾句帶過——可是,希特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兩個“橋頭堡”決定了我們德國的命運,一個在諾曼底,而另一個在雷馬根!” 《雷瑪根大橋》(Bridge at Remagen)——美國米高梅公司1969年拍攝;導 演:John Guillermin ;主 演:喬治·西格爾、本·吉扎拉、馬歇爾等;片長115 分鐘。 作為藝術作品,這部故事片加入了不少虛構的人物和情節,內涵相當豐富,想來許多朋友都已看過,國內還有譯制版本,在下不多啰嗦...... 只是想為同樣對這座橋或這部影片感興趣的朋友提供些參考! 雷馬根大橋被美軍占領,“如同一把手術刀,在德國人的萊茵河防線上切開了一道口子!”河對岸鎮守厄爾波爾鎮的100多名德軍工兵發起了自殺式的沖鋒,幾乎全部陣亡!...
羅倫巴斯剛從禁閉室放出來,便被派到越南作戰但特立獨行的巴斯不僅遭到同袍排擠,也處處受到指揮官的壓制。當他們抵達戰場前的“猛虎島“受訓時,巴斯憑藉著獨特的領袖魅力將大家凝聚起來,并帶來始料未及的結果…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薩達姆政府受到重創,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成為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有力借口。羅伊·米勒(馬特·戴蒙MattDamon飾)所率領的小分隊奉命在伊拉克境內尋找WMD,然而無數次的搜尋皆無所獲,這令米勒對線報的來源心生疑惑。某次行動中,他遇到當地的獨腿男子法哈迪,從對方口中米勒得知一眾伊拉克關鍵人物正在某地集會,行動中意外發現撲克牌通緝令上的艾爾·拉威(YigalNaor飾)也在其中,而艾爾·拉威似乎和美國政府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米勒不顧勸阻展開獨立調查,發現所謂的WMD不過是包藏了無數丑惡真相的謊言而已……\r\n 本片根據《華盛頓郵報》駐巴格達記者拉吉夫·產德拉斯卡蘭(RajivChandrasekaran)的作品《翡翠城的帝王生活:伊拉克綠色地帶深處》改編。
在1930年代,當時世界被戰爭而分裂,人類處在激情與痛苦當中導演理查德·隆克瑞恩巧妙地將故事中的狡詐、陰謀、殘暴,與當代法西斯象征主義結合在一起。伊安·麥克萊恩演出理查三世,他欲奪取兄長的王位,謀殺、騙婚、殲滅親族無所不用其極,這樣強烈的欲望,驅使他永無止盡的毀掉周遭的人。
導演羅伯特.奧爾特曼在七十代曾經紅極一時,本片是當年的代表作描述在韓戰工作間,兩名美國軍醫,在前線的野戰醫院服役時視戰爭如無物,終日不是泡女護士“熱唇”,就是在營區中打高爾夫球。編導用黑色喜劇的夸張笑料借古諷今,對當時正打得如火如萘的越南戰爭大加挖苦,從而達到其反戰目的,在藝術性與娛樂性兩方面均有可觀之處。后來因電影賣座轟動,還發展成同名電視影集播出多年。
二戰如火如荼。美國猶太裔飛行員大衛的飛機在一次偵察行動中被擊中,掉落在一個德占機場。大衛被抓,意外發現德軍要利用收繳的美國飛機實施一個“特洛伊木馬”計劃,在歐洲投放足以毀滅城池的超級炸彈。即使力量懸殊,大衛和被俘的戰友們仍孤注一擲,拼死阻止納粹的邪惡計劃。
1984年11月,蘇聯正處于戈爾巴喬夫上臺前夕,也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明爭暗斗的冷戰高潮時期蘇聯研制了一艘新型核潛艇“紅十月號”,并派老練的雷米斯負責該艇的首次試航演習。此時,美國中央情報局也獲取了有關“紅十月”號的情報。途中,艇長雷米斯殺死了發現他隱私的專橫政委并命令潛艇改變航向。他向全體官兵聲稱此舉是要利用該艇先進的無聲推進系統去通過美國海軍的監視網并縱情游覽美國的海岸線。一個蘇聯高級將領秘密挾帶一艘超級軍用潛艇“紅月十月號”,究竟是想投奔美國,還是制造一場核戰爭?蘇聯國防部大為震動,遣派軍隊追捕,美國中央情報局亦派出精英部隊攔截,一場聯系美蘇兩國軍事平衡的追擊行動由此展開。
中途島戰役失利直接宣布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敗,負隅頑抗的日軍依然堅守日本最南端的小島—硫磺島。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島,卻上演了二戰太平洋上最慘烈的戰爭。 栗林忠道中將(渡邊謙 飾)是日軍在硫磺島的指揮官,負責這道日軍最后的防線。栗林中將大力改革日軍內部的陋習和不足,并設計出一整套對付美軍、以拖延為主的作戰方案。雖然他和日軍的二萬名官兵都上下齊心,但面對占盡空中優勢的四萬名美軍士兵,栗林知道這將是一場沒有歸路的戰爭。 在最后的戰爭之前,栗林寫下了他最后的家書……
2001年震驚世界的911事件后, 美國發動追捕和獵殺行動,目標是基地組織頭號人物——奧薩馬·本·拉登。瑪雅(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 飾)是美國中情局一位干練堅韌的女探員,她被派赴美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工作,唯一的任務就是尋找到本·拉登。盡管對當時局內使用酷刑審訊恐怖分子感到不忍,但她堅信獲得重要信息的前提高于一切。她將人生的10年鍥而不舍的投入到一件事上:從浩如煙海的反恐情報中尋找到一根稻草,然后用它壓死一只叫做本·拉登的駱駝。最終她的努力獲得回報——2011年5月1日,美國海豹突擊隊根據她的情報潛入巴基斯坦展開斬首行動,成功擊斃奧薩馬·本·拉登。而在這一切結束后的瑪雅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由影史唯一一位奧斯卡女性導演凱瑟琳·畢格羅執導的《獵殺本·拉登》匯集前作《拆彈部隊》的原班底,聚焦美國反恐十年,講述世界上有史以來規模最...
獲1934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獎!三十年代初是英美電影交流的黃金時代,1933年的第六屆奧斯卡金像獎更是竟爭激烈,共有十部影片角逐最佳影片,而改編自英國同名舞臺劇的本片則脫穎而出,最終獲得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弗蘭克.勞埃德榮獲最佳導演獎。影片描述1899年布爾戰爭時,羅伯特.馬利奧特和妻子珍·馬利奧特被征召前往戰場,從此馬家與世界時局息息相關。1900年羅伯特榮歸故里,但鐵達尼號船難使長子喪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幼子奔赴戰場,不幸為國捐軀。馬利奧特夫婦厲經時代的嚴峻考驗,始終恩愛如初,也從未對國家失去信心。克里夫·布魯克和黛安娜·溫亞德的表演也非常精彩。 由始至終撐起了這部戲劇時空長達30年的文藝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