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日軍侵占了我國膠東地區,昆崳山深處的天道村被日軍選為中心據點區,日軍派少佐渡邊太郎率領一支日軍前去天道村清除障礙,一個世代以打獵為生的村莊,面對日軍的突然入侵,浴血反擊,上演一場血與火的青春史詩。
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秋,為了阻止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大掃蕩,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李長華)和戰士葛振林(高保成)、宋學義(李力)、胡福才(霍德集)、胡德林(張懷志)五人接受任務登上狼牙山棋盤陀主峰。 日軍以三千兵力猛攻狼牙山,五位戰士不畏勢單力薄,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日軍展開頑強的戰斗:日軍連續發起三次猛烈的沖鋒,均被他們擊退,勝利地完成了牽制日軍的任務。彈盡糧絕之時,五位戰士也沒放棄與日軍進行搏殺,戰斗到最后一刻。
講述的是1935年紅軍長征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行至云南扎西召開了命運轉折性的扎西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同志軍事領導權,在毛主席的正確英明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戰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從而完成了絕地重生命運改變的故事。
18世紀中葉,日不落帝國英吉利將觸角伸向古老的中國,并通過大量輸入鴉片來掠奪錢財。白銀大量流向國外,中國人民卻被鴉片毒害得愈加羸弱。在清廷內部,以穆扎阿(夏天 飾)為首的投降派和以林則徐(趙丹 飾)為首的抵抗派針鋒相對,斗爭激烈。道光皇帝眼見天朝因鴉片所害漸漸羸弱,因而大力支持林則徐的禁煙政策,并任命其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來到廣州后雷厲風行,令行禁止,讓一度輕視他的英國鴉片商人大為驚恐。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當地海防得到整頓,英商也被迫交出鴉片。最終,林則徐在虎門銷毀兩萬多箱鴉片,取得禁煙的重大勝利。 然而,不堪受挫的英國隨即挑起鴉片戰爭,朝廷內部的投降派也不失時機廣進讒言,林則徐的改革之路頓陷困境……
影片以新中國第一位“特級英雄”楊根思為原型進行創作。講述了抗美援朝期間,楊根思率領三連開拔長津湖,在下碣隅里外圍小高嶺,擊退美軍陸戰一師8輪進攻,最終在彈藥耗盡,血戰至全排僅剩2名傷員的情況下,楊根思抱起最后的炸藥包發起沖鋒,用自己的生命保衛陣地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魯南臨城、棗莊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游擊隊,隊員在大隊長劉洪(曹會渠)、政委李正(馮奇)的領導組織下,配合主力部隊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飛虎隊”。 日軍想方設法偷襲“飛虎隊”,終使劉洪受傷,但劉洪因此得以被寡婦芳林嫂(秦怡)照料,成 就一對愛人。劉洪傷愈后,配合李正指揮作戰,大敗日軍。惱羞成怒的日軍欲以肆意殺戮之法激怒劉洪,劉洪中計,準備在微山湖與日軍展開正面交鋒,幸得李正及時勸阻,“飛虎隊”力量才得以保全。修整后的“飛虎隊”將沿線日軍悉數殲滅,但芳林嫂卻在執行偵察任務時被捕。
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n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民兵與日軍展開迂回作戰。雖然曾因隊伍里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并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辛棄疾是南宋抗金名將,也是著名的大詞人。本片所講述的是他青年時期的一段軼聞傳奇。1150年,輕驍勇的金將粘得力率金兵闖入南宋城池山東歷城,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辛文郁率眾家丁力抗金寇,并掩護父親辛贊與10歲的兒子辛棄疾遠遁。戰火中,辛文郁背部被粘得力的刀斧劈中,含恨而死。辛棄疾掙脫祖父,撫尸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的生命相脅,迫辛贊歸降。因形勢所逼,不得已的辛贊歸降了金兵,然而辛贊身在金營,心中仍眷念祖國山河。他指導孫子辛棄疾閱盡漢室書籍、令他拜師學藝,以待重返祖國收復失地。 1161年,文武兼備的辛棄疾拜別已辭官司的爺爺,與黨懷英一起以應考為名,進京探查金人的軍情。長城腳下,辛棄疾繪圖時被金兵察覺,于是迅速隱蔽。粘得力得知后,命部將下德彪監視趕考舉子。黨懷英滿腹經綸,高中狀元;辛棄疾則因直抒胸臆,陳驅逐胡虜、統一中原之心愿,遭到金人追緝,被岳飛的舊將、喬裝成說書藝人的“鐵嘴岳”所救。“鐵嘴岳”將金兵軍情圖交與辛棄疾,托他送往宋營。高中狀元的黨懷英貪慕功名,出賣了辛棄疾,帶著金兵追殺而來。“鐵嘴岳”為掩護辛棄疾以身殉國。辛棄疾帶傷逃入范府花園,身著金人官服的范邦彥與女兒范如玉正演習武藝,辛疾不知就里,持劍疾刺范邦彥。 粘得力與黨懷英尋跡而來,范邦彥連忙出迎,見未來女婿黨懷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辛棄疾被擒,粘得力將軍情圖交與黨懷英保存。范如玉深慕辛棄疾之忠義,不恥黨懷英所為。她與父親合力,終助辛棄逃出樊籠。靈巖寺方丈義端留辛棄疾養傷,并引辛贊前來,令他祖孫相見。金兵圍住寺院,辛贊見一手養大的黨懷英竟然賣國求榮,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后含憤而逝。范如玉拉辛棄疾殺出廟門,得百姓相助火燒金兵。在歷城辛文郁的墓前辛棄疾跪拜立誓:身許抗金大業,誓將胡虜逐出中原。
我軍精悍小分隊潛入某海防要塞,與代號“鳳凰花”的特工人員協同作戰,掌握了布防圖,為我軍進攻掃清了障礙。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軍軍官周原帶軍抗日,發現日軍屠村。周原在死人堆里救下獵人之女宋雪蘭。10年時間,周原將宋雪蘭訓練成一個優秀的狙擊手。宋雪蘭憑借優秀的槍法,暗殺鬼子和漢奸,遭到日軍的殘酷圍捕,周原被日軍殘殺。地下黨康弘毅暗中幫助,使得宋雪蘭逃過險境,在康弘毅的指導下,宋雪蘭協助游擊隊對日軍基地展開了襲擊,報了屠村之仇,宋雪蘭也加入了游擊隊,投身到抗日戰爭中去。
劇情介紹: 1948年秋,淮海戰役剛剛開始。為偵察敵兵團活動,我軍某部派出了經驗豐富的偵察科長謝巖飛深入河口市。謝巖飛同司機小王利用國民黨師長韓寶元的姨太太婁阿妹做掩護,安全通過了敵人設在河口市郊的哨卡到達市內。隨后,謝巖飛喬裝打扮去尋找接頭人。但他發現河口市的地下黨組織已遭到了破壞,便去找青年時期的戀人夏采蓮,可聽說夏采蓮已成為"反共救國戰地服務隊"的成員。為了能隱蔽下來,他們只好夜訪婁阿妹。這時,敵人已經懷疑謝巖飛,并派特務監視了婁阿妹家。謝巖飛剛走出婁阿妹家門口,就與敵人接上了火,他身負重傷,小王也英勇犧牲。在追捕的槍聲中,謝巖飛跳入湖中,被湖對岸聞聲出屋的牧鵝女夏采蓮搭救。屋里,謝巖飛和牧鵝女都已認出對方是自己從前的戀人,可是,他們互相不了解對方的身份。為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謝巖飛只好裝作不相識。乘夏采蓮不在時,謝巖飛不辭而別。謝巖飛又混進敵傷兵隊伍中,跳上了救護車,從奄奄一息的伙夫口中得知,敵137旅全軍覆滅,參謀長沈劍青同伙夫換了衣服后,于突圍中身亡。謝巖飛被傷兵救護車送進擠滿傷兵的醫院,敵特派員盧冠臣、梅君追到醫院檢查,千鈞一發之際,在夏采蓮和她身為軍醫官的舅父的掩護下,謝巖飛才躲了過去。謝巖飛冒充參謀長沈劍青來到傷兵云集的悅來客棧,遇到了敵新編第三旅的王子騰的侍衛官王富貴,王富貴又把沈劍青引薦給河口市警備司令賀禪雄。賀對沈早有耳聞,盡管特派員百般查問,賀仍對沈劍青二分信賴,并要求他輔助自己的工作。謝巖飛以賀禪雄為靠山站住了腳,并利用賀禪雄與盧特派員之間的明爭暗斗開始了偵察工作。王富貴既在暗地里幫助謝巖飛開展工作,又不失警覺地監視他的行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認定沈劍青是我軍偵察員,于是,他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我軍長江部隊偵察員達海。從此二人緊密配合,共同對敵。一次,在為敵馮參謀長送行的舞會上,達海偵察了解到了敵李松鶴部隊從北撤回的消息,急忙電告我軍。同時,謝巖飛果斷地決定要達海立即返回部隊匯報情況,而自己留下來繼續監視敵人,并設法營救發報員牧鵝女。在萬分緊急的關頭,謝巖飛躍進地下通道,來到軍用機密大廳前,擊斃了追蹤而來的盧冠臣,并掏出他的特別通行證,趕到牧鵝女住地。然而,敵人已先他一步殺害了夏采蓮。謝巖飛來到淮河岸邊。這里重兵把守,戒備森嚴,敵軍正在架設舟橋,準備渡河南下。 演職員表: 徐元奇 Yuanqi Xu ....謝巖飛 龐敏 Min Pang ....牧鵝女 劉潤成 Runcheng Liu ....達海 袁裕平 Yuping Yuan ....盧冠臣 王龍江 Longjiang Wang ....賀禪雄 趙雅珉 Yamin Zhao ....婁阿妹 張漢英 Hanying Zhang ....馬全福 攝影:段振江 Zhenjiang Duan 影片簡介: 《拂曉的爆炸》系列作為極具影響力的一電影,一直擁有極好的口碑,影片集合了徐元奇、龐敏、劉潤成等眾多領銜的人氣陣容,配合更加精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造就了《拂曉的爆炸》不容錯過的收視傳奇。
1942年,冀中的抗戰形勢艱苦卓絕、生死攸關。為粉碎侵華日軍華北駐屯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上將發動的“五一大掃蕩”,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和冀中區黨委負責同志研究決定,主力部隊由內線向外線轉移,冀中區黨政軍機關人員進行大規模精減,精簡人員分散隱蔽到可靠的村莊,和群眾一起堅持反掃蕩。在精簡下來的人員中,時任冀中區婦救會宣傳部長的呂正操的妻子劉沙,因身懷有孕,被安排留了下來。 分手在即,呂正操和妻子依依惜別。為迷惑敵人,呂正操決定在冀中軍區大張旗鼓地召開 “五一”慶祝大會,造成我主力部隊和首腦機關已被日軍包圍的假象。慶祝大會的當晚,呂正操率冀中區領導機關反掃蕩隊伍,趁著雨夜,跟日軍走了個擦肩而過,跨過滄石路,淌過滏陽河,順利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鬼子在第一個回合中撲了空,遂變換手法,卻被呂正操識破,在一場鬼子的互戰中損失慘重。 不久,劉沙在根據地婦女主任照料下順利生下一個男孩。此時,反掃蕩斗爭取得局部勝利,極大地挫敗了日軍的威風,但也助長了我軍少數指戰員輕敵的思想。關鍵時刻,呂正操對敵我形勢有著清醒地分析和認識,果斷作出決定,以區黨委和軍區的名義,向所屬五個軍分區發布命令,催促他們迅速向外線轉移,且不可貪功戀戰。然而,部隊在連續的勝利中還是存在貪功戀戰的現象,并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據可靠情報,日軍有重點合擊河間、肅寧、饒陽、獻縣邊界地區的跡象,八分區司令員常德善主張當夜跳出包圍圈,轉移到子牙河東去。對與常德善的正確決定,王遠音政委持反對意見,并行使“政委最后決定權”,結果導致千余人的隊伍全軍覆沒,司令員和政委也雙雙犧牲。愛將常德善的犧牲,使呂正操認識到戰場打仗“政委最后決定權”的弊端,建議中央軍委和毛主席從此撤消這一制度。 經過艱苦卓絕的迂回周旋,呂正操率領冀中軍區主力部隊及黨政軍首腦機關跳出敵人的合擊圈,徹底粉碎了日寇 “五一大掃蕩”的圖謀。反掃蕩結束后,劉沙在警衛員小勝的保護下,歷盡艱險,帶著孩子來到呂正操身邊。在戰士們的祝賀中,取得反掃蕩勝利和“革命從此后繼有人”的喜悅,在呂正操的臉上蕩漾開來。
淞滬會戰后上海淪陷,地下工作者林翔(郭富城 飾)受命來到危機四伏的上海,重建慘遭敵人破壞的地下抗日戰線。在這里他遇到單純卻很有正義感的蘭芳(趙麗穎 飾),這對臨時組成的“地下黨夫婦”將在戰火紛飛中,攜手與日本侵略者及偽政府特務展開驚險刺激的生死較量……
萬寶隆是平陽城最大的銀號,每個月底都有一輛滿載鈔票的運鈔車開往遠在北平的總店,然而整個萬寶隆的人都不會想到,早在半年前,祝小米和周年這兩個賊就已經打起了運鈔車的主意。 經過周密計劃,祝小米和周年二人住進了運鈔車必經之路旁的一處宅院中。這天夜里,就在他們商量打劫計劃時,頭頂一架日本轟炸機轟鳴而過,兩人嚇得捂著腦袋躲在桌子底下。一陣煙塵過后,兩人看見一顆沒有爆炸的重磅炸彈筆直的插在了客廳的地板上。 圍繞著這顆沒有爆炸的炸彈,發生了一系列讓人膽戰心驚的事情……
1942年5月,敵酋崗村寧次組織數萬日偽軍對我冀中平原展開大掃蕩。為掩護主力撤退,閻志剛(令欣 飾)帶人留下堅持斗爭。遭敵夾擊后分散突圍,閻在戰斗中受傷,被抗屬李大娘(陳立中 飾)和兒媳鳳霞(李雪紅 飾)救回家中養傷。敵聯隊長(嚴寄洲 飾)得知村里藏著八路,叫囂要活捉閻志剛。養好傷后閻志剛滋生大意,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被特務跟蹤,給我方造成損失,閻自責不已。冀中人民發明的地道戰,讓狂妄的敵人吃盡了苦頭。一次,敵人糾結兵力到劉家營村搶糧,配合縣大隊的戰斗任務交給了閻志剛,他和區小隊、縣大隊分三面包圍了搶糧的敵人,并將計就計撥掉了敵人的據點......
1949年初,蔣家王朝未路途窮,黃浦江上停泊的“鼓浪”號軍艦也和時局一樣,不知何去何從。敵艦長(劉瓊 飾)見大勢己去,命令開船逃走,艦上一些有正義感的水兵非常憤懣。水兵陳春官(趙丹 飾)向大伙說起解放軍官兵團結友愛的故事,勾起大家擺脫眼前困境的向往,船到臺灣后,所見所聞更是令人痛恨,美國鬼子肆意欺侮中國人,有一天在夜總會,春官和竇二鵬(崔嵬 飾)親眼目睹美國佬調戲侍女溫夢媛(王丹鳳 飾)。憤怒的春官和二鵬上前將美國兵擊倒,溫夢媛也因此失去工作。出路在哪里?經過陳春官等人的秘密串聯,大伙決定棄暗投明,駕艦起義。一石激起千層浪,艦上的反動軍官豈能袖手旁觀,立刻組織人員鎮壓,他不知大部分水手都已集結在陳春官麾下......
故事發生在紅軍長征離開后的江西蘇區。少年潘冬子(祝新運 飾)的父親響應號召,參加紅軍抗擊敵軍去了,只剩下母親與東子相依為命。母親也是抗敵的積極分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冬子雖然只有11歲,也立下了決心長大參加紅軍對抗日軍。 一天,反動地主胡汗三前來捉拿東子的母親,眼看形勢危急,冬子媽決定留下來掩護其他群眾撤退。在連扔兩枚手榴彈砸死多名敵人后,冬子媽亦英勇就義。目睹了媽媽被敵人殺害的慘況,冬子決心用自己的力量為母親報仇。 冬子開始用自己的機智與勇敢與敵人周旋,暗中幫當地的游擊隊送鹽送信。通與敵人的斗爭,冬子漸漸成長,替母親報仇的時刻也終于來到。
全副武裝的戰士們,分三路縱隊精神抖擻地走在行軍的路上,九人話劇組組長王鴻信帶領組員們隨部隊進行宣傳活動。 陳興 打快板, 王謀 讀帶領戰士們呼口號。部隊走到延紅縣武裝部,武裝部張部長問 王鴻信 ,最近接了一批新兵, 有的人 嫌他們文化低,你們話劇隊可不可以編些這方面內容的節目?王鴻信找出現成的節目單,而且就地給新兵們演出新編的話劇《誰看的準》。武裝部室內坐滿了看演出的新戰士和家屬。話劇開始,某炮兵部隊偵察班計算兵李恨子為自己沒測驗好心情十分沉重,班長也埋怨他文化低,反映慢,不適合當計算兵。連長批評了班長的錯誤想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班長,只要思想正確、有決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掌握軍事技術。李恨子也講述了解放前,自己的爸爸被 美國 鬼子的汽車軋死,媽媽背著他到一家紡織廠當工人的遭遇。班長和戰士們聽后深受教育。之后,李恨子想盡一切辦法苦練基本功,他趴在鐵道邊用筆記錄每節車箱的號碼,練習反映能力,終于練出了一身過硬的本領。話劇結束以后,在籃球場上,大個子新兵嫌戰士甲的球衣太破,二人發生了爭執。話劇組就這個題材在戰士中間演出了小話劇《球衣問題》。部隊籃球隊隊員 楊光 大愛慕虛榮,不愿穿 補丁 衣服, 孫明哲 用老軍長艱苦樸素的故事教育楊光大,使楊認識到應發揚和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話劇組在生活中發現,有些戰士缺乏分析頭腦,對復雜的事物不愿做深入的調查,喜歡做絕對肯定或否定的結論。根據這個問題,編了話劇《先別肯定》。政委和武裝部張部長與戰士們一起觀看了演出。業余演出隊戰士 于林 ,積極練習吹嗩吶,遭到高大牛的反對。高看問題主觀、片面,認為練習吹嗩吶影響訓練,不了解 于林 經常放棄休息刻苦訓練軍事技術,不了解于林愛吹嗩吶是因為他家幾輩都是吹鼓手,受盡了地主的壓迫。最后,高大牛在事實面前受到深刻教育。九人話劇組演出結束受到領導和戰士們的熱烈歡迎,大家都稱贊他們在部隊中,真正發揮了文藝的宣傳作用。